吐絲機的結構及布置方式991
來源:中國長材軋制技術與裝備 早期的吐絲機爲立式的布圈器,線材進入布圈器後向下成圈,散落在風冷輥道上。成圈器工作速度較慢,只能滿足軋制速度在30m/ s 以下的線材軋制的需要。由于軋制速度不斷提高,老式布圈器已經無法滿足較高軋制速度的要求,于是臥式吐絲機應運而生。臥式吐絲機的傾角最早爲5或10°,主流的臥式吐絲機包括摩根、達涅利、德馬克、西馬克、阿希洛、波米尼等機型,設計速度也從最早的40m/s躍升至目前的140m/s。隨着軋制速度的加快,吐絲機傾角也不斷加大,由最初的5°、10°逐漸發展爲當的15°、20°。臥式吐絲機向下的傾斜角度是爲了保證吐絲機與風冷輥道的對接過渡。吐絲機工作主軸上裝有空間螺旋曲線形狀的吐絲管,吐絲管隨吐絲機主軸高速旋轉。線材進入吐絲機內部並進入吐絲管在吐絲管內壁的摩擦阻力作用下降速並彎曲成圈,通過旋轉的吐絲管沿着圓周切線方向吐出形成線圈,並由吐絲盤將形成圓圈的線材推向前方。 吐絲機由傳動齒輪、空心軸、吐絲錐、吐絲管、吐絲盤和軸承座箱體組成,依靠螺旋錐齒輪進行垂直傳動,一般爲單級增速或等速齒輪。電機通過齒輪傳動空心軸旋轉,旋轉的速度取決于軋制速度。輸入軸的軸向與軋制線垂直,輸出軸的軸向與軋制線方向相同。吐絲機的輸入軸爲齒輪傳動,輸出軸齒輪位于兩軸承之間,但吐絲機空心軸前端連接有質量較大的吐絲錐,懸臂支撐于吐絲機箱體外。吐絲機的這種結構形式及其較高的工作轉速,對吐絲機設備零件的制造和裝配精度,以及動平衡調整精度提出了較高要求。目前吐絲機軸系轉子和整機的動平衡要求精度等級爲IS0標准G13.4級,配重方式爲選擇在吐絲頭上兩個平面增加配重塊。 吐絲機空心軸一般由兩盤角接觸球軸承對軸向定位,浮動端用一個盤圓柱輥子軸承支撐徑向受力,而傳動齒輪位于空心軸上靠近軸向定位軸承一端。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盡量減少空心軸工作時因爲受熱發生膨脹而引起齒輪間隙的變化,進而影響傳動效果。 近些年國內裝備制造水平不斷提升,加工制造能力不斷增強,因此國產吐絲機設備無論從原材料質量、熱處理技術還是機械加工精度都有了顯著提高,现有產品質量及可靠性都有明顯改善。目前國產主流吐絲機機型是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全國產化吐絲機機型,該機型具有剛度高、懸臂質量小、運轉振動小等特點,保證工作速度可達到105m/s以上。 目前,我公司吐絲機主要分爲5個機型,分別爲90米吐絲機、135米吐絲機、140米吐絲機、摩根六代吐絲機以及油膜軸承吐絲機。 上一篇飛剪的功能與分類(1)
文章分類:
軋機資訊
|